close
    台灣經濟指標公佈時程表 (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china8779/26889326  )

公佈日期經濟指標發佈單位重要性
1日股價指數及股市成交總值證交所
5日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主計處★★★
5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主計處★★★★★
5日進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主計處
7日進口出口貿易總額(年增率)財政部★★★
7日外匯存底中央銀行★★★★
8日全國稅收統計財政部
14日準備貨幣統計中央銀行★★
每年2,5,8,11月的15~20日國民生產毛額GNP / 國內生產毛額GDP主計處★★★★★
每年2,5,8,11月的20日國際收支概況中央銀行★★★
21日工業生產變動概況經濟部★★
21日外銷訂單金額及年增率經濟部★★★★
23日勞動參與率及失業率主計處★★★★
25日貨幣供給額M1a M1b及M2之日平均 月底值及年增率中央銀行★★★★★
26日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統計中央銀行
27日景氣動向領先指標經建會★★★★
27日景氣對策綜合判斷分數經建會★★
28日商業動態調查經濟部
29日票據交換金額及退票統計中央銀行★★

    經濟指標意義
1.股價指數及股市成交總值
股市為經濟的櫥窗,由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情況。 股價指數及股市成交總值為每個月最先公佈的數據,不過因為這個數字的每日可觀察到的數字,因此在重要程度上是屬於不具影響力的數據。

2.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應用最廣泛的通貨膨脹指標,也是各國央行十分關切的經濟數據。CPI的計算方式是,就消費者的立場,衡量一籃固定財貨與勞務的價格,並與某個基期間的物價水準作比較。舉例來說,1999年7月份的物價水準為130.5,這意味該籃固定財貨與勞務的價格高於基期水準達30.5%。比較兩段不同期間的CPI,我們便可以知道該期間物價上漲幅度。
CPI所反映的物價包括食品,服裝,住屋,燃料,交通費用,醫療費用,藥品及日常生活所需購買的其他種種財貨與勞務。 基本上來說,市場對於CPI的反應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完全相同。對股市與債市而言,高於預期的數字屬於利空, 低於預期的數字則為利多,因為通貨膨脹上揚將導致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通貨膨脹對於匯率的影響則較不明顯。 就理論層面而言,海外投資者應該將通貨膨脹率上揚視為利空,因為以外幣計算的投資將因通膨而減損價值, 但是如果外國投資者認為該國央行將因此緊縮信用,並調高短率,則匯市可能走強。

3.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
躉售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所面對的採購品的物價狀況衡量指標, 即它是從生產者的層面來衡量物價。與另一個衡量物價的指數CPI相比較,長期而言, 二個指數的相關程度十分高,但以月資料而言,二者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主要的原因便在於其計算成份的差異所致。 WPI所衡量的是採購物價的情況,因此與CPI最大的差異便在於WPI的衡量因子中只包括財貨在內, 不包含勞務在內,而CPI則含括了最終的商品及勞務在內。由於物價是一切經濟活動最終的濃縮資訊, 因此觀察通貨膨脹一直是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WPI因為包含了廠商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等三階段的資訊, 這些生產層面的成本高低將可能影響到未來的通膨的變化狀況, 因此WPI的變化亦為重要的觀察指標,不過不如CPI來得重要。
目前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範圍包括國產內銷品、進口品、出口品等三種物價,國產內銷品以出廠價格為基準, 進、出口商品引用進、出口物價之價格資料。商品範圍包括原材料(如小麥、棉花、鋼鐵原料)、 半成品(如麵粉、綿紗、鋼板)及製成品(如麵包、成衣、汽車)計976項商品。指數之編算以民國八十五年總供給值為權數, 國產內銷品占423.6,進口品占272.7 ,出口品占303.7

4.進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
係衡量我國進出口商品之價格水準變動情形。進口物價指數(IPI)所查為CIF價格,不含關稅,而出口物價指數(EPI)則為FOB價格。因此進口關稅稅率調降不影響IPI但影響EPI。

5.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增率)
指依海關進出口報單資料所編製之統計,亦稱為進、出口通關統計。此項統計分為進口貿易統計與出口貿易統計兩類,另依國際慣例,分別按國家(地區)別及商品類別予列計,而進、出口值差額稱為入超或出超。此項統計資料,在應用上,須避免與銀行結匯統計及進、出口簽證統計混淆。

6.外匯存底
外匯存底又稱外匯準備金。它的定義分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定義來自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1.政府所持有的黃金
2.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
3. 國際貨幣基金的準備頭寸(cash position)
4. 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
不過因為台灣並非IMF會員,所以沒有上述3,4項,但除了1,2外,另外加計'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金'與 '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產淨額' 二項。
至於狹義的外匯存底,則不包括黃金與握有的外幣現鈔等。 提存外匯準備除可干預外匯市場外,亦是提供各國經濟往來的最後清算。凡做為外匯準備的資金,必須具有流動資產的性質, 可做為政府對外清算以及無條件使用的資金。

7.全國稅收統計
包括所得稅、貨物稅、營業稅綜合所得稅、證交稅等等資訊。除非有重大變化,否則稅收影響政府財政的這項變數是較長期且緩慢改變的,一般不會對市場有任何影響。

8.準備貨幣統計
係中央銀行之貨幣性負債,包括存款貨幣機構與郵匯局存款準備金及社會大眾通貨。準備貨幣之增減變動,影響存款貨幣機構與郵匯局可貸資金的增減,對社會大眾信用具倍數收縮或擴張效果,故又稱強力貨幣或貨幣基數。當央行作出改變準備貨幣的政策時,透過貨幣的乘數效果,將對市場具重要影響,其他時候則市場並不會太關切。

9.國民生產毛額GNP / 國內生產毛額GDP
GNP或GDP資料為衡量經濟活動最廣泛的指標,也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它可以說是一切經濟活動最後的結果。
GDP指是一特定期間(通常為一年)在一國境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總成果指標。一國的生產活動,是分由各個產業部門(如製造業、服務業)使用勞動者或機器設備等,將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提供服務等。這些產出額扣除它所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部分後,即為創造產出的增加部分,稱為附加價值( Value-added),各種產出的附加價值的合計即為國內生產毛額。國內生產毛額的大小,表示一國的經濟規模,其對上年的增加率稱之為經濟成長率,是判斷經濟情勢的重要指標。由於機器與設備因投入生產而逐年耗損,這些消耗部分的價值,將在產品的價格中轉嫁出去,以備日後汰舊換新之用,此機器設備耗損部分自附加價值中扣除後,稱之為國內生產淨額( Net Domestic Product,簡稱NDP)。
而GNP是指一國之國民從事所有生產活動結果所創造產生的附加價值總和。所以GDP與GNP之差異是國外要素所得收入淨額(本國國民在國外之要素所得收入減去外國國民在國內之要素所得後之淨額)。
〔國內生產毛額+國外要素所得收入淨額=國民生產毛額(GNP)〕
GDP或GNP的數值高低,直接代表了經濟景氣的好壞。而在景氣持續一段時間的榮景時,若GDP數值超乎預期,則有可能發生景氣過熱現象,這時利率將可能上揚,債市將下跌。而對股市而言則為好消息,顯示榮景持續。

10.國際收支概況
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它系統地記載了在特定時期內一經濟體與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易往來狀況。國際收支分為經常帳、資本帳與金融帳 三大類。經常帳包括商品、勞務、所得及經常移轉,主要是以貿易為主要記錄對象。資本帳則屬於長期性的資本設備投資,以及片面的贈與及移轉)。金融帳則主要以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為主。
國際收支帳對描繪出一個國家對外的收入支出情況,為重要之經濟指標。不過由於其中的每個要項許多均為每月公佈之資訊,因此許多資訊均為市場已知,使其重要性略下降。

11.工業生產變動概況
此指標為以統計數字表示工業部門生產水準變動情況的經濟指標,包括房屋建築業總指數、工業生產總指數以及建造執照樓地板面積等等,一般視為景氣的領先或同時指標。現編指數係利用每月舉辦之工業生產動態調查2,091項產品中,選取658項產品之生產量來編算。所謂生產量係指工廠實際生產之數量,包括代客加工數量,但不含委託他廠加工收回量。工業生產乃衡量全國工廠,礦產與公共事業的實質總產出,這些財貨生產行業的總值約佔整體經濟的45%,因此工業生產與GNP之間存在相當程度的關係。一般而言,生產步調加速顯示經濟成長轉強,過快速的經濟成長力量常導致利率上揚,而利率的上揚將造成債券市場賣壓。一般而言,市場多半能預測此指標的變化,該指標的預測往往十分精確,通常不會有超乎預期的情況發生,因此市場劇烈反應的情形也較少出現。股市將生產增加視為利多消息,匯市則較不會對生產變化做出反應。然就理論層面來說,經濟成長加快通常將導致短率上揚,因此工業生產意外上揚將使得本國貨幣走強。

12.外銷訂單金額及年增率
外銷訂單指根據外銷廠商承接國外客戶貨品訂單額度資料所編製之統計。一般均將訂單金額視為經濟景氣的領先指標,而由於台灣大量依賴對外貿易,因此外銷訂單為台灣景氣狀況的重要領先指標,並且約經過1~3個月,這些訂單將轉化成為外銷金額數據。外銷訂單增加,則對股市為利多消息,顯示廠商業績仍處擴張階段,並且為匯市的潛在升值力道。而這種擴張時期,由於隨時均可能使利率上揚,因此對債市而是不利的。目前係按月以抽查推估方式為之。外銷訂單統計為輸出貿易之先期指標,可供為經濟景氣預測之參據。以下各種訂貨方法均屬外銷訂單。
若以信用狀L/C、付款交單D/P或承兌交單D/A為訂貨方式者,則分別以其金額列報。
有關電話商談、電報信函、書面約定或當面接洽之訂貨方式,亦將其金額列入,但事後所開之信用狀不必重覆列報。
運往海外關係企業之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製成品亦列入訂單統計。
如有間接外銷者,僅將需由該公司(廠商)名義出口之外銷接單金額列報。

13.勞動參與率及失業率
失業率的定義為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用意在於衡量閒置中的勞動產能與浪費的資源。在台灣,失業率於每月23日由行政院主計處公布。造成失業的原因很多,因此失業的結構與變動情況是觀察重點。造成失業的原因主要有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及殘餘性失業等。失業數據的月份變動可適當反應經濟發展。大多數資料都經過季節性調整,但必須留意不正常氣候或勞資糾紛所造成的影響。區域性失業數據則可反映結構性失業情況,顯示夕陽工業在工作流失與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從而提供政府公共政策訂定方向。就經濟循環而言,失業率通常會領先經濟而提早進入衰退階段,但在復甦同時,它會落後經濟狀況。在經濟循環末期階段,若失業率偏低,則債市將走軟。其理由在於快速的經濟步調意味較高的通膨,而利率水準也可能因此上揚。股票市場通常偏愛強勁的經濟成長,因此較低的失業率顯示健康的經濟步調,股市對此訊息應該會有正面反應。若失業率偏低,造成經濟成長過強疑慮,而導致聯邦準備理事會調升利率,或通膨預期大幅上升,則股市將出現不利反應。匯市中,美元的反應取決於利率水準的變化,若就業情況顯示經濟情況比預期強勁,意味利率水準上揚,有助於美元升值。因此強勁的就業報告被視為利多,疲軟報告則被視為利空。

14.貨幣供給額M1a M1b及M2之日平均 月底值及年增率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1a=通貨淨額+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通貨發行額:指中央銀行發行之鈔券及硬幣。 通貨淨額:指貨幣機構與郵匯局以外各部門持有之通貨。亦即: 通貨淨額=央行通貨發行額-全體貨幣機構及郵匯局的庫存現金 存款貨幣:指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 M2 M2=M1B+準貨幣 而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1=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 其中, 通貨發行額:指中央銀行發行之鈔券及硬幣。 通貨淨額:指貨幣機構與郵匯局以外各部門持有之通貨。亦即:   通貨淨額=央行通貨發行額-全體貨幣機構及郵匯局的庫存現金 存款貨幣:指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 準貨幣 :指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定期存款(包括一般定存及可轉讓定期存單)、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包括外匯活期存款、外匯定期存款及外幣定期存單)以及郵匯局自行吸收之郵政儲金總數(含劃撥儲金、存簿儲金及定期儲金);自民國八十三年一月起尚包括企業及個人持有上列機構之附買回交易餘額與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含活期性及定期性)。
準備貨幣 :係中央銀行之貨幣性負債,包括存款貨幣機構與郵匯局存款準備金及社會大眾通貨。準備貨幣之增減變動,影響存款貨幣機構與郵匯局可貸資金的增減,對社會大眾信用具倍數收縮或擴張效果,故又稱強力貨幣或貨幣基數。

15.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統計
OBU為在國外金融機構在本國設有分行的單位。中央銀行每月公佈OBU的資金狀況,以及其承作之放款、外匯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等業務的情況。

16.景氣動向領先指標
經濟活動中,有一些資料可以反應出經濟體係未來的表現,因此將各種可以反映未來經濟景氣情況的數據作一個綜合考量,以得到景氣動向的領先指標。以廠商接受訂單的情況而言,如果訂單接的多,雖然現在生產不受影響,未來勢必要增加生產以應付需要。行政院經建會根據製造業的接單狀況、平均每人每月工作時數、股價指數、房屋建築的申請面積、貨幣供給狀況、物價變動狀況以及海關出口狀況等統計資料加以綜合,編成領先指標指數,然後,依據編製指數高低判斷未來的景氣好壞。 領先指標是一項有用的預測工具,幫助我們預期未來經濟表現狀況,但在景氣循環不同階段,會對領先指標有不同反應。例如,由領先指標預期經濟成長將趨於強勁,如處於經濟成長循環末期,則預期央行將緊縮信用,調升利率,導致幣值攀升,債市下跌。而對股市而言,領先指標與股市則為正向相關。

17.景氣對策綜合判斷分數
為行政院經建會根據各經濟活動指標所編製,用以判斷未來景氣,作為決策參考的一組信號標幟。標幟以紅,黃紅,綠,黃藍至藍燈分別代表景氣由繁榮至衰退的信號。
38分以上:『紅燈』,表示景氣過熱
32-37分 :『黃紅燈』,表示景氣微熱
23-31分 :『綠燈』,表示景氣穩定
18-22分 :『黃藍燈』表示景氣欠佳
17分以下:『藍燈』表示景氣衰退
編製此信號的統計數據共有貨幣供給,放款,票據交換,製造業新接訂單指數,海關出口值,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製造業成品存貨率,股價指數等九項。 一般多以綜合判斷分數來作為景氣狀況的參考。
查詢網址: http://index.cepd.gov.tw/inQuery.aspx?lang=1&type=it03   

18.商業動態調查
商業動態調查是以各產業的營業額數字為主題來進行的調查。經濟部按月辦理批發、零售及綜合零售業之各月銷售額、營業天數、季初季底存貨、員工人數等資料。調查所得資料經推計為全體數據,予以研析、編製商業各類營業額及其指數,用以衡量商業營運榮枯情勢,作為對商業施政、策劃、研究、管理與輔導之依據,建立商業資訊系統,並得到營業額指數,提供工商業界作為擴展業務之參據。
營業額指數以八十年各月平均為基期,並以躉售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以平減。

19.票據交換金額及退票統計
票據交換金額是商業活動熱度的指標,觀察金額的變化可作景氣狀況的研判。而退票事件則較常發生在景氣過熱後,開始步入衰退期的事件。觀察票據狀況有助於了解國內目前景氣所處之位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施施(Yu-Lin) 的頭像
    施施(Yu-Lin)

    C'est la vie

    施施(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